浙江草根消暑小食地圖,冰冰涼涼好清爽!
天氣一熱,清涼消暑的小食,便成了許多人的心頭好。
你愛哪一種?芒果沙冰、芋圓仙草還是龜苓膏?如果去問長輩,他們會告訴你:老底子啊,我們喜歡吃村頭那碗涼粉,用井水做的,冰冰涼涼。
除了時下流行的各種解暑涼品,全省各地都有不少傳統(tǒng)的消暑小食,比如木蓮豆腐、清涼糕、擇子豆腐,均可以在家DIY。 今天就送你一份浙江民間消暑小食地圖。
燒酒楊梅
發(fā)現(xiàn)地:寧波、紹興等

燒酒楊梅也是浙江人喜愛的一種消暑小食。每到楊梅上市時,人們會挑選上等的楊梅浸于白酒中,撒上適量碎冰糖,甜絲絲的。到了盛夏,取出一顆楊梅入口,解暑開胃。燒酒楊梅還有生津止渴、解毒驅(qū)寒、止腹瀉的功效。
臭冬瓜
發(fā)現(xiàn)地:寧波

“麻油老酒腌冬瓜”,臭冬瓜是寧波的風(fēng)味菜,咸鮮、略帶酸味,吃時極臭,回味卻極好。夏天吃,有解暑、通氣、開胃的功效。
一般來說,用8月下旬的老冬瓜腌制好。表面洗凈,去掉皮瓢或不去皮,切成10厘米左右塊狀,用水焯至八成熟;瀝水冷卻后,均勻地抹上鹽,分層放于壇中,好再加上臭鹵,封口放在陰涼處。儲存得當(dāng),放上一年也沒問題。
木蓮豆腐
發(fā)現(xiàn)地:紹興、寧波、杭州等

外觀晶瑩剔透,形狀與口感皆似果凍,這就是木蓮豆腐,吃時再加少許白砂糖、薄荷及芝麻,冰冰涼涼、沁人心脾。老底子的原材料,就是木蓮,在古橋或古墻里都有生長。不過現(xiàn)在,木蓮不易采集,市場上許多聲稱是“木蓮豆腐”的涼品,其實是用白涼粉做的白涼粉凍。
涼粉
發(fā)現(xiàn)地:溫州、臺州、金華等

涼粉有兩種,一種白,一種黑。白涼粉以植物涼粉膠為原料;黑涼粉則用草本植物仙草制作,有仙草的香味和清涼口感。
在舊時金華,每到夏天,人們經(jīng)過蓮花井(當(dāng)?shù)氐囊豢诠啪,口渴了都會吃上一碗井水涼粉。涼粉就用井里的水?dāng)場制作,兩個銅板一碗,不便宜。時至今日,涼粉成了大街小巷的消暑小食,一碗售價2-5元。
清涼糕
發(fā)現(xiàn)地:金華、麗水、衢州等

清涼糕,全省各地各有不同版本。金華人所說的清涼糕,多由番薯粉或地瓜粉制成,輔以蔗糖、薄荷水等。吃時,有人還會加點醋。外人或許會覺得奇怪,金華人卻認(rèn)為別有一番風(fēng)味。而在麗水,還有用鮮仙草煮湯汁、去渣后做成的仙草版本。
擇子豆腐
發(fā)現(xiàn)地:金華東陽、杭州等

擇子豆腐,用一種叫擇子的野果制作而成,呈栗殼色,入口清涼。每年秋天,人們將擇子摘下,加水磨成粉,曬干備用,可常年制作。
擇子豆腐的制作過程和清涼糕類似,但加工擇子粉更為繁瑣,需經(jīng)過曬果、去殼、曬肉脫衣、浸泡、磨漿、澄清、曬粉等多道工序。

- 上一篇:十二點,送給初入廚師的你
- 下一篇:舌尖上的24節(jié)氣之立秋篇



